9月11日,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藝術關愛留守兒童”公益團隊一行走進韶關市新豐縣紫城村,對當地留守兒童、鄉村兒童進行藝術啟蒙和培訓。
本次活動由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廣東省慈善總會、廣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聯合主辦,是繼今年在龍川開展“龍川紅色主題美術創作活動暨藝術關愛留守兒童行動”以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之后,又一次針對貧困村鄉村兒童而進行的藝術教育公益活動。
紫城村位于新豐縣西北部,距離縣城2.5公里,屬于城鄉結合部,是省定貧困村之一。紫城村下轄14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近2612人,常住人口4300人,困難戶44戶121人,村里的孩子大多在附近的紫城學校上小學。
新豐縣紫城學校
為創新精準扶貧模式,扎實推進“扶貧先扶智”的工作,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啟動了“百名藝術家助力廣東脫貧攻堅”藝術公益活動,作為持續了五年多的“藝術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的延續和深化,活動得到了許多藝術家、美術教育工作者、愛心人士的積極響應和熱情支持,紛紛參與到對鄉村孩子的藝術啟蒙和培訓活動中。同時,他們還為孩子們準備了許多精美畫冊,每一本扉頁都寫下了暖心的話語,寄語每一個生命在知識的浸潤下,都像太陽一樣發出光芒。
捐贈藝術書籍給新豐縣紫城學校。左:紫城學校譚副校長,右: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項目主管劉以杰。(王鐸書法復制品由廣東書法院院長李遠東捐贈。)
聽聞有書送,他頓時成了大力士……
課堂中,院派美術專業教師徐達澤以《中國留守兒童審美啟蒙讀本——鄉村尋美記》中的第77題為范例,引導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美。
“朱雀”“玄武”“青龍”“白虎”瓦當
瓦當是中國特有的文化藝術遺產,是指古代中國建筑中覆蓋建筑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特別是東漢和西漢時期,用以裝飾美化和蔽護建筑物檐頭的建筑附件。瓦當上刻有文字、圖案,其中以四方之神“朱雀”“玄武”“青龍”“白虎”最具代表性。讓孩子們欣賞各個時期的瓦當圖案后,老師們開始引導孩子們“動眼”、“動手”、“動腦”、“動情”更加地投入欣賞藝術作品。
《中國留守兒童審美啟蒙讀本——鄉村尋美記》
收到《鄉村尋美記》,孩子們開心極了~
歡樂課堂
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亟望藝術啟蒙和培訓活動能夠為鄉村孩子們帶來開放和自信的心態,賦予他們人生勇氣和激情,使他們獲得審美的眼光和胸懷,從而得以擁有自足的精神領域,得以擁抱全世界。
站在教室的走廊上,可以看到云髻山?!白钸h處那座便是”,社工陳秀嫦說。
臨行時,曾韜同學鄭重其事地給我講了一段他對人生的思考:如果人生是糖,一年級是甜的,二年級是甜的,三年級是甜的,四年級微苦,五年級又酸又苦,六年級完全苦。
看來,這也是成長的煩惱呀。孩子們能將心聲吐露給我,短短的時間里已經建立了信任。時間過得很快,但可以看出孩子們都很開心?!巴瑢W,為什么那么開心呀?”我問?!澳銈儊砹?,我們全班都很開心!”小姑娘甜甜地對我說。
“老師,我們還會再見面嗎?”好幾個孩子問我。
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讓我們打開書,開啟尋美之旅吧~
《鄉村尋美記》部分內頁:
愛心鏈接:“扶貧先扶智”“扶貧先扶志”——“五點書屋”和“書香書屋”
和眾多農村一樣,居留紫城村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落實好“扶貧先扶智”“扶貧先扶志”——如何同步關懷老幼婦孺,讓他們提起精氣神是紫城村社工站和駐村扶貧干部的重大議程。
2017年起,廣東省民政廳啟動了“雙百計劃”,在粵東西北地區等地建設200個鎮(街)社工服務站,在村(社區)開展社會工作服務。2017年7月,陳秀嫦、陳錦妮兩名社工入駐豐城街道紫城村開展社會工作服務。
新年活動
2018年陳秀嫦與社工站同事得到廣東省民政廳駐村扶貧工作隊大力支持,在紫城村曾屋和神背開設“五點學堂”與“書香學堂”。"孩子們四點半放學,家里大人還沒有回來怎么辦?"陳秀嫦解釋,五點學堂的主要職能就是要讓孩子們在家長回家之前有一個安全的落腳之處,"我們會輔導孩子們功課,完成了的可以做游戲放松一下。一般五點到六點寫作業,六點到六點半打籃球、下象棋、畫畫、看書、做手工等等。"學堂接待小客人的時間一般是一個半小時,如果有家長還未歸來,社工也會繼續幫忙陪伴,直到家長上門。
孩子們在“五點學堂”寫作業
“五點學堂”就像是孩子們另一個家,在這里嫦姐和她的社工同事們陪伴著孩子們成長。每天都像變魔術一樣,社工總能帶給孩子們很多的驚喜?!翱茖W小發明”“蘑菇是怎么長出來的?”“溫馨的新年晚會”“植物拼貼畫”……這些都是社工老師們帶給孩子們的記憶和快樂。
孩子們在“五點學堂”寫作業
“五點學堂”給當地的孩子們的視野帶來很大的拓展,也提升了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曾繁榮和曾韜在“五點學堂”開放的日子都會過來。我問他們喜歡在家寫作業還是在“五點學堂”寫作業?“當然是‘五點學堂’!這里有很多小朋友一起!”他們齊聲回答說。
科學小發明活動
曾繁榮的成績從最初的“C”進步到“B+”,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五點學堂”社工們的耐心陪伴和精心輔導下。曾韜的成績很穩定,基本是前三名,他的榜樣是經??嫉谝幻陌嚅L陳歡?!拔妩c學堂”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互助的平臺,看到孩子們的進步,嫦姐覺得自己付出的那點時間也不算什么,邊說她還溫柔地摸了一下曾韜的頭。
孩子和書
我問曾韜同學,書架上的書他喜歡看哪些。他氣定神閑地走到書架前拿起一套《十萬個為什么》翻了起來??磥碛辛藭呐惆?,有了社工的關懷,孩子們的童年增添了不少色彩.
孩子們創作的植物拼貼畫
“分享喜悅傳播藝術——2018年度留守兒童優秀作品展”展覽現場
去年,陳秀嫦也指導了一些學生創作了一些作品,參加了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舉辦的“分享喜悅傳播藝術——2018年度留守兒童優秀作品展”。她認為《中國留守兒童審美啟蒙讀本——鄉村尋美記》非常適合鄉村的孩子們,她希望在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的專業指導下從中挑選一些主題在“五點書屋”進行教學。同時,她也希望有愛心人士能夠捐贈一些書籍給新成立的“書香學堂”。
攝影:水鞍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